溃疡性结肠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中医治未病附临床医案 [复制链接]

1#

导读

中医治未病的概念来最早见于几千年前的《*帝内经》,比如在“四气调神大论”中写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面记载了非常高明的养生保健治疗的智慧,同时这种养生保健治疗的智慧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医院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此后,医院医院相继成立了治未病科或治未病中心。此文件第12条的内容为“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水平、个性化、快捷方便的体检服务,制定包括个性化养生食谱、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保健功法、经穴按摩方法在内的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贴敷、药浴等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这即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治未病的具体服务内容和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这样解读治未病还是比较肤浅的。

历史案例

在历史记载中就有不少关于“治未病”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首次见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就说:王璨,你这个身体是有病的,我给你拿点药吃,如果你不吃呢,到40岁之后就会眉落而死。王璨当时也年轻,没当回事,所以张仲景把药给了他之后并没有吃,张仲景当时给王璨的药就是五石散。过了一段时间,张仲景再次和他相遇,张仲景问他:哎,王璨,你吃药没有啊?王璨就说:感谢了,我都吃了。张仲景就说:我看你的气色啊,你根本就没吃,吃了就不是现在这样。你连自己的生命你都不在乎,那我也没有办法了!然后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这个王璨,40岁之后果然突发疾病眉落而死。这是记载在《针灸甲乙经》中的小故事。另外还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就是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说:蔡桓公,你身上有病,得治,不治的话恐怕会危及生命。蔡桓公不但没当回事,还对扁鹊恶语相向:哎,你们这些医生啊,老是给人家治不病之病。什么叫“不病之病”?就是人家没病,你老说人家有病,被人认为是谋取钱财。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结局,蔡桓公没听扁鹊的忠告,最后病入膏肓无法医治而死。

现代案例

现代生活中,很多单位每半年或一年都要做一次员工健康体检,通过体检,发现自己身上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已病早治,未病防变。可惜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健康体检并没有达到我们治未病的要求。我有一个朋友的父亲在退休之后,也是定期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体检之后一切正常,但半年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肺癌晚期,后来没有超过六个月,这个人就死掉了。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单纯依赖西医的健康体检并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我们身上潜在的病灶,相信这样的案例在你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还有一个例子,是我的患者。患者为深圳市某上市公司老总,因入睡困难就诊,每天凌晨3点醒后无法入睡,做了西医健康体检,除甲状腺、前列腺异常外,其他均正常。患者邀请我去看诊,通过中医望诊可知其肝肾已经亏损,大病将至,脉诊情况是:右脉紧细缓,偏虚;左脉,寸弱细,关虚底多点涩,尺沉细多点涩,相对力大,得知:督脉阻塞,慢性胃炎,慢性肺部感染,慢性结肠炎,前列腺炎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慢性结肠炎导致患者肝损害。但是在半年前的血检中,并没有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指标。看诊结束后我嘱咐他重新再做肝功能检查,为什么先叫他做肝功能检查?因为肝已经有沉弦涩脉了,医院认为患者肝脏没有问题,没必要检查肝功,但患者坚持,所以最后也做了。昨天发给我报告显示,血清总蛋白测定降低,提示:肝损害,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等。具体如下:下一步做结肠镜检查,因为脉诊已经发现慢性结肠炎合并结肠息肉或肿瘤。脉诊与直观的检查结果一比对,患者彻底信服,因为检查结果和脉诊所查完全一致。这个患者,由于严重阳虚,细胞免疫低下,胆红素、转氨酶都不高,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肝损害。患者的结肠炎是以体液渗出方式来表达炎症的。所以,并不出现比如白细胞升高等其他指标的异常,但慢性损害依然持续。患者自诉不规则腹痛长达八年,西医健康检查只查出个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根据脉诊,我判断若不及时治疗,患者两年之内会罹患结肠癌。通过列举上述望诊和脉诊的案例,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治未病专科重点建设要求,文件中只规定了一些简单的检查和康复项目,这并没有达到真正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核心要求,那么这个核心思想要求是什么呢?中医如何在临床上实现治未病呢?

治未病的概念

什么是未病?未病有几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没有生病,我们要注意饮食起居,调摄护纳来保障我们人体的健康,达到一个健康的标准,不生病。

第二层含义就是已经生病了但是还没有症状表现,这个时候也叫未病。

举例一

举个简单的例子,河南有一患者,她陪同她母亲一起来的,当时她母亲看完诊之后,觉得在我这里看病有一些特色。比如利用脉诊特色,对于患者知道的不知道的,咱们医生通过脉诊都可以知道,她说比较精彩,顺便给自己也看看,结果通过脉诊我告诉她有肺结节,大家知道,肺结节是存在潜在危险的,部分高危性质肺结节几乎和肺癌只是一步之遥。我告诉她,你肺上有些问题,你回医院做一个CT扫描。她听从医嘱,从成都回到河南第二天,医院做了CT扫描,当时,给她开检查单的医生还在问她,你为什么做这个CT扫描?她说我去看中医,人家说我肺上有问题,报告出来,结果提示肺毛玻璃结节。遂到我处,经过十个月治疗结节基本消除。作为患者来讲,她本来是来打酱油的,顺便看一看身上有没有什么毛病,但是我们通过脉诊及时发现了她的肺的潜在问题,这个也是未病的一种。说这个是未病,不严格,它已经是已病了。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或许再等几个月,再等半年,等待她的就是一张肺癌的化验报告。

举例二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在诊治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来看一种病结果发现另外一种病。比如说有个患者,她来看月经不调,月经病,吃了很多药不见效,多是补气血之类,来我处诊脉,胃上有慢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进行期,但患者没有症状,这个时候我们提示她胃上是有问题的。医院有一个员工过来找我看病,她也是来调月经的,脉诊后我告诉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需得尽快诊治。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果然是萎缩性胃炎。及时的发现患者身上存在的潜在病理现象,及时的帮患者解决那些潜在的风险和危机,这个也是治未病。这个未病是第二种意义上的未病,这个病已经在患者身上存在了,但平时没有任何不适,没有症状表现。这种意义的未病是我们治未病当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纵观现在,我们把治未病定义到按摩、膏方。提到膏方,很多人自觉气血虚弱,但稍微一吃补益的药食就上火,包括月经不调的女性自觉月经不足,月经偏少,去吃一些补气益血,养颜阿胶膏之类的东西,但是一吃这些,就马上上火睡不着觉,口舌生疮。还有一些老年人也是同样,自觉身体弱,儿女给买很多补益品,一吃也是上火。很多患者被解释为“虚不受补”,其实不是,因为补益会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而免疫应答会引起我们机体的炎症,我们中医称“上火”。这种患者往往是有潜在病理的,这种有潜在病理的患者我们又称为一种隐匿性的炎性患者,他不知道,也没有症状,那么这种也叫未病,只是没有表现。还有一种未病,概念是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