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证一得浅谈慢性结肠炎的中医防治澎 [复制链接]

1#

原创杨枝青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我国包括慢性结肠炎在内的炎症性肠病就诊人数呈现非常明显的稳步增高趋势。由于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并无特效药,故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相比西医而言,祖国医学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在缓解病情、预防复发以及副作用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慢性结肠炎

广义而言,凡是导致结肠的慢性炎症,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狭义而言,仅指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本病的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其他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应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诊疗。

慢性结肠炎,临床多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引发的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常带脓血。

中医防治

溃疡性结肠炎,属西医病名,中医古籍中虽有类似病症的描述,却无完全对等的病名。根据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肠澼”“肠风”“脏毒”等范畴。

对于慢性结肠炎的防治,中医多从“脾主运化”入手,认为关键在脾,即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然而,此病还与肝肾有关,即所谓“肝郁脾虚”和“命门火衰”。

笔者师承祝氏内科流派第三代传人陈熠主任医师,吾师之师本派第二代核心医家陈苏生认为治疗此病应从“升清辟浊,暖胃和肠”入手,临床喜用“四煨汤”,并结合病患体质,辨证施治。

方中葛根入阳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即升清降浊;防风辛以散肝、香以舒脾、风以胜湿;木香能行血中之气,去肠中瘀滞,乃古之治疗痢疾、滞下、肠澼常用药;肉果温中行气,暖胃固肠,即“寒者温之”之谓也。

笔者以四煨汤的方子为底,结合红藤、败酱草、桔梗、椿根皮、石榴皮等治疗慢性结肠炎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慢性结肠炎是一类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病患消化吸收差,因此对于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当重视。

高热能、高蛋白饮食

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可以补偿因为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需要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摄入量。一般来说,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计算。优质蛋白,每日以每公斤体重1.5克为准。

高维生素饮食

保证体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

少油少渣膳食

对于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的朋友,平时要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采用少放油的烹调方法烹饪食物。另外,避免食用纤维高的食物,如粗杂粮、干豆类、萝卜、芹菜、生的蔬果以及刺激性的葱、姜、蒜等。

少食多餐

为减轻肠道负担,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控制营养的摄入。

本期小结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病人及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性,注意食物对病人的影响,比如病人吃了哪些食物会感到不适或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病人的饮食。

插图设计:Helen

编辑排版:一只兔子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浅谈慢性结肠炎的中医防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