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IBD治疗药物进展 [复制链接]

1#

年11月22日,武田中国宣布旗下全新机制人源化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安吉优(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中国上市,来自全国11个城市的数十位消化病领域专家共同鉴证这一时刻。

这款新药,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成人患者,为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是炎症性肠病(IBD)专属定制治疗药物及目前IBD治疗领域唯一一款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

IBD是一类世界性疾病,很多国家发病率都是明显上升。从-年我国IBD住院患者数据分析来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住院年上升率为5.9%,克罗恩病年增长率接近10%,出现这样的增长说明IBD患者在逐年增加,增长率已经接近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一般表现为腹泻、腹痛,甚至可以出现血便等多种情况。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IB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在肠道粘膜层异常集聚,表明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该疾病的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国际制药巨头都涉足了IBD治疗领域,这也说明IBD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IBD最早发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欧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根据研究发现,IBF发病率和流行率在亚洲、南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保持持续增长。

目前治疗IBD的药物主要有5类:

对于中重度IBD患者,5-ASA(5氨基水杨酸)无法带来长期缓解,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抗TNF-α制剂的继发性失应答、继发结核菌感染等问题,是药物长期应用后许多病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给病人和医生都带来了深深的困扰。

国内IBD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市场上用于IBD治疗的药物多是传统的肠道抗炎药成分,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及其类似物、局部作用的皮质甾体激素类、非质皮质甾体激素类的抗变态反应药(表5)。其中,销量比较好的药物包括美沙拉秦类(商品名为莎尔福、艾迪莎、安洁莎等)、奥沙拉秦类(商品名为帕斯坦等)。

来源:创药网

我国IBD治疗药物多是传统化学药,这类药物多是广谱药,一般仅起维持缓解作用且副作用大,新兴治疗手段尚未在临床上使用。据国家药审中心(CDE)信息统计,目前,国内CD和UC也有一些处于临床试验中。

国内CD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列表

来源:创药网

国内UC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列表

来源:创药网

原创药方面,国内在研的IBD药物包括:

(1)LH,为治疗UC用药,主要通过减少NF-κB活化来抑制炎症反应,最初由DrAugustWolff研发,后授权给广州领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开发权。年,广州领晟与深圳市健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在中国大陆共同开发该品种的合作协议。年8月,LH获得临床试验批件,但在中国以外已经处于临床Ⅱ期阶段,临床Ⅱa期试验结果表明该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可开发用于结肠炎的临床治疗。

(2)SHR-,是江苏恒瑞研发的JAK1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Ⅱ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特应性皮炎和CD。年5月,SHR-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Ⅱ期临床批件,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而此前的年,SHR-用于CD和UC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已获美国FDA批准。

(3)CBP-,是苏州康乃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的以鞘氨醇-1-磷酸盐受体(S1P1)为靶点的新型口服自身免疫疾病新药,拟用于治疗UC、CD、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斑块状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CBP-于年2月获得临床批件,目前用于UC和CD治疗最高处于临床Ⅱ期。

(4)AZD-,是阿斯利康和迪哲(江苏)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JAK1激酶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Ⅰ期试验。年12月,迪哲(江苏)医药有限公司提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化药1类)已被受理。年3月,AZD-获得NMPA临床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包括UC和CD在内自身免疫性疾病。

(5)AK,是中山康方生物医药开发的一种抗IL-12/IL-23p40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拟用于治疗中度至严重斑块银屑病、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以及中重度活动性C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该产品可通过阻断细胞因子IL-12和IL-23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干预Th1和Th17免疫途径在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AK于年10月获得临床批件,目前处于临床Ⅰ期,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研究中。CD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未展开临床试验。

小结

随着对IBD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方案将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更多新药正在被研发和接受临床试验,然而,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性,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对IBD机制的深入研究,期待未来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为更多的患者减少病魔带来的痛苦,享受健康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