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肠息肉是指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出现异常病变,它在肠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通常来讲,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但注意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是肠息肉病。
肠息肉简单来讲,其实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如息肉较小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而病情较长的患者可因长期出血而导致皮肤苍白,体型消瘦等贫血的症状。如果肠道长了息肉,上厕所的时候是有征兆的,建议了解一下。
01肠道的功能:
1.储存食物消化食物
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胃肠道可以起到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因为大量食物在最初阶段进入人体后不能立即被完全消化,所以在这个阶段有必要将食物储存在胃肠道中。
否则食物会进入其他通道,可能影响器官的正常运转。在储存过程中,可同时消化加工,避免过多食物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2.排泄功能
食物经过胃初步消化排入小肠,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大肠吸收水分和盐类。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入结肠和直肠,从肛门排出体外,将体内的毒素排出。
3.免疫功能
肠黏膜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存在,其作用是抵御微生物的侵入,维持肠道正常的内环境。
4.分泌功能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世界,分布于其中的内分泌细胞会分泌多种多样的肽类激素。
如小肠和大肠分泌的生长抑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胃泌酸调节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可帮助机体进行消化,调节能量平衡。
02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一种肠道内的良性增殖性病变,肠息肉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可以癌变,炎性息肉和增生息肉往往不癌变。
腺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绒毛管状腺瘤介于两者之间。
在明确病理性质后会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名称,比如结肠管状腺瘤、结肠炎性息肉等。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颗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临床表现时,称为息肉病。
肠息肉治疗主要以内镜治疗为主,在患者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医生会首选此治疗方案。随着息肉检出率的增加,息肉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加,最普遍的方式即内镜下的息肉摘除术。
03诱发肠息肉的4个原因
1.遗传因素
结肠息肉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息肉的形成与人体基因突变,以及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
据相关研究发现,突变基因是可以经由父母遗传给孩子的,而在遗传的几率上则是男女均等。因此,有结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应谨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2.年龄的增长
肠息肉的形成可能也与年龄增长有关,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的功能会逐渐下降。
很多人随着便秘的出现,长时间便秘会导致肠道内垃圾毒素堆积,身体无法排出,外便被重新吸收成为有害物质,息肉发生的概率增加。
3.炎症刺激
如果肠道长期被炎症刺激,也会引起肠黏膜息肉生成,肠黏膜由于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
炎症痊愈后肠道会有疤痕形成,疤痕逐渐收缩就会形成息肉。另外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腺体阻塞、黏液潴留,也会导致肠道息肉。
4.生活习惯
肠息肉大多是由于肠粘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导致的,患者长期酗酒、摄入刺激性食物、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有可能导致肠粘膜出现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肠息肉的产生。
长时间饮食结构不合理,以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为主,还可能导致便秘等症状,加重肠粘膜的炎症反应。
04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早有提醒,不要等到中晚期才后悔
1.便血
一般情况下,人的肠道部位出现了息肉,在排便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便血的表现。如果平时排便过程中发现粪便有血液,就需要高度重视了,可能就和肠道部位息肉有关。
出现肠道部位的息肉后,肠道粘膜受损出血,因此人排出的粪便就会夹带血液。此时,可能会排出黑便或者柏油样粪便。
这些都和肠道黏膜受损有关,粪便中的铁元素含量增多,因此就会出现异常的变化。
2.大便异常
肠息肉患者可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有的出现里急后重等症状。正常的粪便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出现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就会变细,有时还会附着着血痕。
3.有便秘感觉
肠道息肉出现之后应该重视起来,肠道息肉发展过程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果总是有便秘、排泄不出粪便这种感觉,有可能是肠道息肉引起。
肠道息肉发展过程中体积可能会慢慢增大,随着肠道息肉体积的增大,还有可能会引发肠道梗阻。在排泄粪便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可能就容易出现便秘的感觉。
4.腹痛
肠道表面的息肉组织会越来越大,从而堵塞肠道,排大便时可挤压息肉组织进而引起腹痛。一般想要拉大便时才会有腹部疼痛症状,拉大便后能有所缓解。
然而若总是出现不明原因腹部疼痛,用药后仍然不能缓解,医院做肠镜检查,排除肠息肉的可能性。
05延伸:得了肠息肉注意3个事项
1.及时治疗很必要,通过检查确诊息肉的良性恶性区分,但是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及早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2.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多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疲劳、熬夜,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减少过于油腻的食物。
3.定期复查,由于息肉性质的不同出现的恶变,以及复发的情况的后果均不一样,因此要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