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肩上扛真心为群众
——记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丁发根
6月30日,刚刚参加完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的丁发根利用晚饭时间,与同事们围聚在电视机前观看颁奖典礼盛况转播,虽然当时他在颁奖典礼现场,但时隔3天后,回到帕米尔高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同事重温当时的场面,他依然心潮澎湃。
丁发根(右二)参加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如今,丁发根已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先后获得全疆优秀人民警察、新疆最美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此次又被评为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11年前,丁发根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马尔洋派出所任所长。由于在高海拔地区工作,长期饮食不规律,加上很少吃上蔬菜,丁发根患上了胃穿孔、结肠炎、胆囊炎、尿道狭窄等疾病,他身上时刻都装着速效救心丸,被称为“半条命”所长。因为身体原因,他显得比常人更瘦。
丁发根(左二)与获奖人员合影。
派出所区域,仅有余人,管辖面积却达到平方公里。最偏远的皮勒村是一个隐藏在帕米尔群山中的自然村落。悬崖陡壁、激流险滩几乎阻断了这个村落与外界的交通,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皮勒村。第一次去最远的皮勒村,丁发根走访了3天,磨坏了两双鞋,越过38条河,走遍了所有的村民小组,摸清了辖区人口信息和治安状况。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民警常说:“去过皮勒村的人就是勇士。”开车走几十公里的崎岖山路,然后过索道、攀绝壁,徒步赶到农牧民家,马尔洋派出所的民警们必须通过这些方式,才能走访皮勒村村民。
资料图片:丁发根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通向皮勒村的山路难行,85公里的山路要走近3小时,才能达到通往皮勒村的双边索道。其实,与过去4个村子都不通公路,开展工作只能靠步行比起来,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以前从乡政府出来就没有路了,我们全靠步行,沿着河床走,要走十几个小时。现在,马尔洋乡前往皮勒村的路已修到了大河口,剩下的山路只有两公里。”丁发根以前的同事介绍说,“在没有修路时,我们和所长走访一次得十天半个月。”
前不久,丁发根走访了4户困难家庭。了解到3名牧民生了病,他就将带来的药品和生活必需品送到了牧民手中。71岁的塔吉克族老人玛合几克的儿子腿有残疾,女儿因患骨质增生行走困难,家里生活非常艰难。丁发根向老人讲了办低保和残疾证的事,嘱咐她保重身体,老人拉着丁发根的手忍不住地擦着眼泪。
资料图片:丁发根帮助农牧民整理庭院。
丁发根说,在山上走路,没有一双好鞋子脚要吃大亏,许多没有经验的同志第一次进山,走到最后两只脚全是血泡,脚趾甲挤进了肉里,痛到无法前行,只能忍痛拔掉,然后继续往前走。所以,长期在高原上工作的丁发根对于鞋子特别讲究,每次下山回到喀什市,他都要买最耐穿最舒适的鞋子,同一款式一次买两双。这样如果有一只鞋子坏掉了,还可以和另外一双鞋子配对。
他说,走路时腿经常会没有任何知觉,不是往前“走”,而是咬着牙拖着腿、往前一步步“挪”,走到最后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每次从大山里回来,他们都会感慨自己能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资料图片:7月1日,在海拔米的塔什库尔干县科克亚乡卡拉苏边境护边执勤点,丁发根带领干部职工重温入党誓词。
在派出所那些年,丁发根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带着本子和笔,随时记录老乡的意见建议,记下需要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把马尔洋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看好、守好,这是丁发根的责任,也是塔什库尔干县公安局每一位民警的责任。
年5月19日,丁发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返回喀什时,面对记者采访,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很多次,有朋友问我,支撑我这么多年在塔县、在大山里坚守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我也经常自问。为了啥?图个啥?这个问题看着很简单,但是我想了很久,想了很多年,最后有了答案:动力就在那些世代生活在大山里面的塔吉克族老乡身上,他们每家每户,知道你来了,主动在那里等着你,对待我们就像对‘贵宾’一样,家家做好饭、煮着奶茶,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等你,连80多岁的老汉都会跑老远来接你,你说我们为啥?图个啥?就是为了他们,他们对我们公安民警这么好,我们就得掏心窝子对老百姓好。”(中国喀什网记者王文博)
责编:古丽革娜编辑:努尔艾力
投稿邮箱:xjkslj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