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围动脉栓塞预后和血管受累情况有关,患者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科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743214.html

导语:外周动脉栓塞一般是由于动脉周围的部位出现堵塞,导致出现缺血,一般会导致出现坏死以及疼痛。此症状多是急性的,一般会直接影响到生命。此病主要的病因是动脉栓塞。临床症状和堵塞的位置,以及严重程度有关。

01患有周围动脉栓塞,主要的病因是什么?凌晨表现有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1、病因

外周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栓塞(血栓或其它类型)。并发房颤或二尖瓣狭窄时,左房血流紊乱,流速减慢,易形成左房血栓。其它可能导致血栓的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室壁瘤和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感染性血栓是由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赘生物造成的;在近端或大动脉病变(如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和溃疡)中也会出现血栓栓塞。很少有静脉栓子通过未关闭的卵圆孔或室间隔缺损进入动脉。

另外,来自钙化瓣膜的钙、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结晶、恶性肿瘤血栓及其他异物也能形成栓子,但很少见。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动脉栓塞,但闭塞性主动脉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较少见。一些血液异常,如真红细胞增多或球蛋白血症,可出现急性动脉栓塞。尽管血管正常,但凝血也会增加。动脉栓塞可引起血管损伤,动脉导管植入,动脉旁路移植,以及败血症,肺炎,腹膜炎,结核和溃疡性结肠炎等非心血管疾病。

2、临床表现

周围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塞的部位、时间及严重程度有关。任何年龄都会发生急性动脉栓塞。风、湿型瓣膜病的栓塞发生年龄较小,冠心病的发生年龄较大。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以髂股动脉分叉处及股动脉远端多见。

(1)疼痛

痛感是早期症状。半数病人出现下肢突然剧烈疼痛。该产品特点为剧烈疼痛,腿部向脚后放射,局部缺血。

(2)感觉异常

病肢疼痛同时伴有麻木和寒战。远端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近端过敏,有刺激性,压痛。如为浅动脉,栓塞部位可有压痛。

(3)运动功能障碍

血液栓塞可引起急性肢体肌肉缺血,活动时乏力,肌肉无力,严重瘫痪,被动活动时深痛反射消失。

(4)肢体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由于栓子阻塞血流,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导致动脉痉挛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后,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的脉动均消失。

(5)皮肤苍白

通常在栓塞处出现小于10cm的皮肤缺血性变化,例如皮肤苍白,斑块或发绀。因动脉血供减少或中断,静脉血排出,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寒冷,下肢周长减少。大脑皮质改变,脉搏消失为缺血的证据。

此外,动脉栓塞发生于侧支循环充盈处,症状可能不明显,或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但若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则提示病情持续恶化。

02周围动脉栓塞,可以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进行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判断肢体缺血的严重性,确定栓塞的大致位置。

2、磁共振血管造影

通过对断续的远端动脉血流的测量,为心脏搭桥手术做准备。

3、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该系统能提供最详细和准确的疾病信息,如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还可用于选择血管成形术或手术方法。

4、心电图与X线检查

能够诊断原发性疾病。

5、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临床诊断和预防再栓塞提供病因学基础,并提供病因治疗。

6、实验室检查

对评价缺血性疾病的程度和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有重要参考价值。

03周围动脉栓塞需要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鉴别,治疗主要采取溶栓治疗

1、诊断和鉴别诊断

基于血栓基础疾病(如二尖瓣狭窄、房颤、机械瓣置入术),动脉栓塞的历史,突然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缺血性体征,来诊断周围动脉栓塞并不困难。是否需要栓塞动脉,栓塞的位置,皮肤感觉消失的位置,应明确诊断。其主要鉴别诊断为急性动脉栓塞。

2、治疗方法

外周动脉栓塞的目的在于尽快清除或溶解血栓,使血管重新通通,恢复血液供应,挽救组织细胞,并尽可能避免坏死的发生。治疗时间与组织坏死有密切关系。舒克尔的报告显示,在发病6小时、12小时和14-24小时之后,肢体存活率分别为95%、81%和67%。所以一旦诊断就应该马上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大多数非手术治疗的病人需要手术干预,只有少数病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指征包括:原发病严重或有其它并发症而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经常发生内脏栓塞的危重病人;以及那些动脉下小动脉和侧支循环良好的人。

(2)一般治疗

病人绝对卧床,头高脚低,下肢低于心脏水平。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脉搏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3)溶栓治疗

小血管栓塞,或栓塞部位不易到达,或病人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手术,如无溶栓禁忌症,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鲜血栓溶栓治疗一般3天内有效,超过7天效果不佳;局部动脉导管灌注优于全身灌注;不同剂量、不同方法溶栓药物不同。

(4)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PTA是治疗局部动脉病变所致急性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单独使用PTA复发率较高;使用支架后复发率显著下降。治疗大血管疗效优于治疗小血管。治疗后仍需进行PTA抗凝治疗。

3、预后

其预后与受累血管的大小、病人的年龄、侧支循环及再灌注时间有关。死亡人数在10%~15%,截肢率在5%~20%之间。主要死因为心脏病和心衰。95%的救生圈,84%的生存率。出现大动脉栓塞时,不做手术往往会影响疗效,有动脉栓塞历史的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结语:积极治疗和预防原发性血栓形成是外周动脉栓塞防治的关键。在手术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的过程需要小心,防止血管壁中掉落杂物,从而导致出现堵塞等。此病的轻重程度和患者发病时间,以及年龄有关,若是患病,需要尽早就医检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